學會選擇,讓自己做決定

從小唸書我就就習慣帶便當,一直到了出社會,到各個工作場所,我關心的是,公司有蒸飯箱嗎?我喜歡帶便當最主要的原因,就是我不想中午還得思考要吃什麼?

以前和男朋出門也一樣,每當男朋友問:妳想吃什麼?我一定是「隨便,你決定」。接著他會說出四五樣讓我選擇,我就會淘汰二樣,然後說:其他的你決定。

結婚以後,還好老公喜歡下廚(其實交往時我也不知道),他覺得在家吃飯是一種幸福,所以他會去市場買菜,偶爾我就跟著他到市場閒晃,但我從來不需要決定買什麼菜,也不需要選擇哪一家攤販。


這一年不一樣了,當我問小子,你們晚餐想吃什麼?他們會回答「隨便,妳決定」,這時我知道,自己該學習的事永遠跑不掉。我開始學習自己去買菜,一個人到菜市場,走過來又走過去,實在不知道要買什麼好?因為沒有決定要煮什麼,所以不會知道要怎麼選擇食材;因為不會選擇食材,所以也不知道要煮什麼,學習決定煮什麼變成了我的功課。


從吃飯這件事開始,我發現了,如果我不去做決定,永遠學不會選擇。

人生就是許多的選擇
父母從孩子一出生開始,就會幫他們做一系列的選擇。選擇要喝什麼奶、吃什麼食物、去哪家安親班、參加什麼活動...

大多數的孩子,在小的時候,不知道自己要什麼,不知道自己能幹嘛?所以這個時候,父母會幫忙代替選擇,也相信很多父母都天生帶著「我是為了孩子將來好」、「我是不忍心孩子走那麼多冤枉路」、「相信孩子長大以後就會了解我的苦心」....等等這些想法在幫孩子們選擇。

「我和我的冠軍女兒」的選擇
很多人應該都看過「我和我的冠軍女兒」這部印度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,這是描述一位從沒拿過世界金牌的摔角運動選手,原本希望把夢想寄托在小孩身上,沒想到妻子給他生了四個女兒,在意外的發現自己的大女兒和小女兒有著摔的潛質後,便不顧妻子的反對和村裡人異樣的眼光,決定培養女兒成為世界冠軍。

當然這部電影引發許多人不同的看法,有人認為父親不應該把自己的夢想加諸在女兒身上;也有人認為是父親讓女兒在印度種姓制度下的社會裡,能夠為自己爭取決定命運的權利,而不是把走入家庭變成唯一的選擇。

電影中有很多情節是感人的,而我看到了許多「選擇」
愛女兒的父親,選擇做教練的角色,不只為了圓夢,更要讓女孩們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。
父親為了要女兒學會獨立,選擇殘忍的把她們丟進河裡,要她們自己游上岸,告訴她們爸爸不會永遠在身邊。
母親害怕女兒練摔角,長大嫁不掉怎麼辦?父親說:將來是她們自己選男人,而不是男人選她們。
女孩參加好朋友的婚禮,朋友羨慕她們有這樣的父親,不會像一般女孩只能嫁人、生小孩,過一個無法選擇的人生。
到底要聽從教練的指示還是父親的指導,是吉塔的選擇。


學會選擇,讓自己做決定
今年五月,好多親朋的小孩一起參加了國中會考,其中一個非常喜歡運動的小女孩,過去總是跟著男孩們一起運動打球。這次在她的努力下,成績考得非常理想,媽媽問她:「如果成績結果出來能考上女校,妳要去唸嗎?」「當然要啊!」她的回答讓她媽媽非常驚訝,一向熱愛運動的女孩,一個一天到晚和男孩混在一起的女孩,竟然要去唸沒有男生的學校,真的可以嗎?其實這就是她自己的選擇。

人生不是只有一條已被社會指定的路可以走,你可以選擇你自己想走的路。

親愛的孩子,爸爸媽媽所有的建議只能給你當作參考,最後還是得靠你自己來決定 。不管N年後回想過去所做的任何選擇,都是在學習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。

你給孩子做了怎樣的「選擇」?是幫他做了你覺得對的選擇,還是你選擇讓他自己選擇。